當前位置:全科學識雲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集錦4篇
手機版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集錦4篇

來源:全科學識雲 閱讀:2.13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端午節的作文集錦4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翠綠的葦葉包着晶瑩剔透的糯米,再加上潔白的砂糖,這就是端午節一道獨特的風景——糉子。

賽龍舟、五彩繩、桃樹枝、插艾蒿,這都是端午節的習俗。隨着時代的發展,這些年輕人都不喜歡做了,但是隻要一提到端午節,人們第一個還是想到糉子,吃糉子是解不開的一個情結。

蘆葦的清香,蔗糖的甘甜,糯粘的口感,這些都是糉子獨有的魅力。我呢,歷來對這些古老的傳統食品就是“來者不拒”,我是很喜歡吃糉子的。

糉子,人們俗稱“掙子”,諧音“掙”,寓意着掙大錢,寄託了美好的願望。所以開業的時候,每一個門店都要買兩個大糉子掛上,喜慶吉祥,期盼着開門大吉掙得多掙大錢。

我們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他力主聯齊抗秦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當國家滅亡的時候他就投汨羅江自殺了。人們爲了不讓魚吃他的屍體,就包了糉子給魚吃。從此,就演變成了端午節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

端午節的糉子讓我懂得了愛國的道理,讓我知道了對富裕美好生活的嚮往,我很喜歡端午節的糉子。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在端午節,每個人都必須開心地坐在餐桌旁,吃着又甜又好吃的糉子。然而,這個端午節註定是一個非同尋常的節日,因爲它將很快迎來20xx年的高考。所以這個端午節非常有意義。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我學會了做糉子。首先,準備好又寬又肥的葉子,切下頭,用水浸泡糞便。樹葉不會太脆。我準備好了。豆類、紅棗、肉類、糯米等。取兩片蘆葦葉,摺疊它們的尾巴,翻過來摺疊成圓錐形,然後加入糯米或其他配料,壓實,然後蓋上蘆葦葉,將它們包起來,最後繫上線。糉子可以根據你的個人喜好放入你想吃的配料中,用鍋包起來蒸。糉子是這樣包裝的。

在端午節那天,我收到了很多來自人們的祝福。同時,網上也有高考的資訊。我想:“端午節的到來是對考生的一種祝福!”當然,那天我們也去看了龍舟比賽。當我到達現場時,人羣已經很擁擠了,現場非常熱鬧。有兩個隊,一個藍隊和一個紅隊,在等待比賽的開始。我不知道是誰下令開始比賽的。我看到兩名隊員快速划船,他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然而,他們很快就趕上了對方,當他們到達最終目的地時,雙方的運動員竭盡全力揮舞着槳向前游去。這場比賽的最終結果是藍隊贏了。現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快到傍晚時,一家人圍坐在桌旁,聊着一天結束時的瑣事。當我低頭在桌邊玩耍時,我看到大人在談論高考。突然手機收到一條資訊,內容是我表哥的回覆。當我問她關於高考的事情時,她似乎不屑於告訴我:“非常好!”因爲這個原因,我也給了她端午節的祝福。同時,我也希望她能取得好成績,結束她的高中生活。

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起了那天結束時我做了什麼。感受時光飛逝!因此,我們必須準備爲未來的生活努力工作。同時,我祝願大家在端午節期間身體健康,也祝願那些高年級的學生爲高考加油。成爲第一!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除了春節以外就數端午節最爲熱鬧了,由於父母工作都很忙,小時候我常常跟外婆一起呆在鄉下。那時的端午節使我難以忘懷。

與平時的過年過節一樣,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外婆總會讓我乖乖坐在牀邊,給我講一些過節的規矩,例如“不許亂說話““不許偷吃冷糉子”“不許與小夥伴打鬧”“不許玩水”……我總是批頻頻地點頭。外婆就讓我早早睡下,好讓明天能有個好精神。

早晨,我早早地就起牀了,穿好衣服就先奔向廚房,此時外婆已把廚房裏的一切都打理好了,竈臺上綁着幾捆桂葉和桂繩,白白嫩嫩的糯米靜靜地躺在盛滿水的小木桶中,像一粒粒晶瑩的珍珠,竈臺上放着的幾個小碟,裏面盛着各種各樣的料:有花生、有豆沙、有肉、有紅塘。

於是,我就坐在桌上一邊吃着早飯一邊看着外婆忙碌着。

鄉下的竈臺是兩邊的,一邊用來燒水,一邊用來煮菜煮飯,外婆就把早已洗乾淨的鴨蛋放入大鍋裏,用木瓢從另一個熱水鍋裏舀幾瓢水放入大鍋中,然後還細心地放入一小勺的鹽,接着就往竈裏添了幾根枯枝,便坐在了我旁邊,開始給我編絡子了。

外婆的手由於長期勞動已經粗糙的像樹皮一般了,但卻不失靈巧,三下五除二一個用紅繩編成的絡子就編成了。

此時,蛋也煮好了,外婆就撈起一個最大的用紅紙沾水染成了紅色,再用乾布擦拭乾淨,裝進絡子裏,掛在我脖子上。接着,外婆就往我兜裏裝着瓜子、糖果、花生,我往往十分高興,因爲這樣,我就可以和小夥伴們一起去看龍舟賽了。

外婆總是把我送到大門口,囑咐着要我快些回來吃糉子。我總是一溜煙就消失了。

小夥伴們此時都差不多到齊了,由鄰家的大姐姐當頭,領着我們這一羣小毛孩到河邊看賽龍舟。由於河道較小,所以就揮辛教醯牧舟,每條龍舟,12個人划槳,1個人打鼓喊口號,“一、二、嘿呦,一、二、快快、”12個面板黝黑的小夥子動作整齊地划着,兩條龍舟你追我趕地向前駛去。

可是,小孩子會知道看什麼呢?我們只不過圖個熱鬧罷了。女孩子一般看了一會兒,便覺得無趣了,就坐在一旁分享起零嘴,男孩子呢,則不然,他們總喜歡沿着岸邊追着龍舟跑,由於划槳的人力度較大,幾乎每個男孩身上都有水花濺着的痕跡。

鑼響了,大概是舟到終點了吧,剛好東西也吃完了,站起身,與夥伴們拉着手高高興興回家去。

太陽也慢慢爬到正空中,外婆家的廚房裏已經飄出了桂葉的清香了,我就連忙躥進廚房裏,去挑已出鍋的個大的糉子。一般我都會坐在門檻上把那個糉子吃得乾乾淨淨,偶爾會剩下幾顆糯米粒給雞吃,看着大公雞的貪吃樣,我也被逗樂了……

儘管如今過端午節,母親每年都會包糉子,編絡子給我,儘管母親的手藝一點也不比外婆遜色,但我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我真懷念兒時的端午節啊!

端午的糉子:

很多年沒有回老家過節了,真是想念那香香的三角糉。老家的習俗很多,而我記着的不多。

系百索子。奶奶每年都會把五色的絲線擰成細繩,很長很長。第二天早晨起來,我的胳膊上早已係上了。不用說,是奶奶第一個來到我的身邊。

貼符。每年,門框上都要貼符的。有的是用單色的黃紙折的,有的則是用五色紙編的。奶奶也曾經教我折過,到現在已經淡忘得一乾二淨了。

不知道別的地方有沒有這樣的習俗:地裏也埋百索子。那時,奶奶說,埋在地裏的百索子會變成花蛇,保一年豐收。雖然我很頑皮,卻從來沒有挖過那些“蛇”,害怕它們出來咬人。後來才知道,那是老人們瞎編的'故事,用來哄小孩,怕破了“迷信”。

再別的習俗我真是記不起來了,只是每年端午的百十來個糉子卻不能忘記。

糉子包起來不太容易,必須把糉葉摺好,否則會“露餡”的。雖說難包,種類也不少:大米包的紅棗糉子,小米包的蜜棗糉子,還有江米包的什麼糉子。

煮糉子要用大鍋,時間也得很長。往往我都等得要流口水了,奶奶還是不給我吃,太難熟了。剛剛出鍋的糉子不好吃。有一次,我迫不及待,吃飽了,才知道舌頭上起了泡。

馬上,這些噴香的糉子會被放進盛滿涼水的盆裏降溫,那時我早已吃飽了。

後來的許多天,一日三餐總會有糉子的。

街上賣的糉子可不太好吃,不是米硬就是米不香,吃起來沒味。這叫什麼糉子,簡直就是水米糕。

香香的糉子勾起我的思緒,甜甜的吆喝勾起我的思念。

端午節吃糉子:

端午節是全年四大節之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時,居三毒之端。端午節又叫“五月端”。五月是整個熱天的開端,五毒蛇開始活躍,鬼魅魍魎也會猖獗,這些都會給人特別是會給無所顧忌又無抵抗能力的孩子帶來災難,必須在五月端這天集中地爲孩子消災防毒,因此,人們又把五月端說成是“小孩節”或“娃娃節”。

端午節的活動很豐富,從早晨天矇矇亮開始,一直持續到正午才結束。

五月端的早晨家家吃糉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糉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糉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糉葉。糉子的傳統形式爲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糉,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糉,摻紅棗的叫棗糉;棗糉諧音爲“早中”,所以吃棗糉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蔘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糉,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糉給考生吃。

煮糉子的鍋裏一定要煮雞蛋,有條件的還要再煮些鴨蛋、鵝蛋,吃過蘸糖的甜糉之後,要再吃蘸鹽的雞蛋“壓頂”。據說吃五月端糉鍋裏的煮雞蛋主夏天不生瘡;把糉子鍋裏煮的鴨蛋、鵝蛋放在正午時陽光下曬一會再吃,整個夏天不頭痛。

—歸來兮,屈子魂:

我一直相信,每一個生命都是有靈魂的,它們是神祕而沉默的隱居者,寂寂而生,寂寂而亡,也許我們與它們一輩子無緣相見。但我也相信,總會有那樣的電閃雷鳴,將那些久凍成冰的隱藏者劈開,融解,使它們心心相映,魂魄相通。

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楚民們祭祀龍王爺的大日子。汨羅江上,正划着龍舟遊玩以度假日的楚民們,突然聽到屈原投江的噩耗,都爭先恐後地划着自己的龍舟向屈原投江的地方飛奔而來。男人們在江中尋找,女人們則將祭品投入水中,讓魚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還有郎中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10天后,人們才找到屈原的遺體,含淚將他葬在江邊,又將屈子住過的故宅改祠以祀。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每年地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今年地端午節也不例外,最重要地是,今年我要趁這個機會,跟奶奶學習包糉子。

首先我們要準備地東西有:糥米、精肉、花生、細繩、糉葉和調羹等,東西準備好了,我們就開始包了。

只見奶奶先拿起一張糉葉,熟練地將糉葉捲成漏斗形。我認真地觀察着,簡直太簡單了嘛,還沒等奶奶教我,我就急不可待地包起來了。可是等我自己卷地時候,看似簡單地事情,無論我怎麼卷,就是不成樣子,我有點不耐煩了。奶奶似乎看出了我地心思,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做一件事情,要認真地去做,剛開始做不好,這是正常地,只要你堅持下去,就一定有好結果。”聽到奶奶地話,我非常羞愧,臉紅得像蘋果。我重新坐到餐桌邊,奶奶又耐着性子對我說:“天豪,彆着急,左手拿住糉葉,用食指和中指夾住糉葉,再用右手把它捲成一個漏斗形。”奶奶一邊講解一邊示範。在她地再三指導下,我終於把糉葉折成漏斗形了。接着,開始放糯米、精肉,最後,奶奶教我把糉葉層層包裹、穿過糉子,用細繩打成一個結,這樣,一個不太像樣地糉子終於在我手中“誕生”了,我興奮不已。奶奶還告訴我其他糉子地形狀和品種,在奶奶地鼓勵下,我又接二連三地包了好幾個。

接着,奶奶把糉子放進鍋裏開始煮,等到屋子裏飄滿了糉子地清香時,我知道我們包地糉子新鮮出爐啦。我迫不及待地找到我包地糉子(奶奶給我做了記號),津津有味地吃着,感覺有一種成就感。

今年地端午節,我不但學會了包糉子,還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恆、不能放棄地道理。真是一個讓我快樂地端午節啊!

本文連結:https://www.qkxsy.com/jierifw/duanwu/oe6o51.html

Copyright © 2024. 全科學識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