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全科學識雲 > 生活範文 > 科普知識 > 《張飛》人物形象及性格特點分析
手機版

《張飛》人物形象及性格特點分析

來源:全科學識雲 閱讀:5.38K 次

張飛,字翼德,漢末涿郡人, “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交結天下豪傑。”是《三國演義》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羅貫中筆下塑造的衆多超羣絕倫的戰將中,最成功、個性最鮮明的藝術典型。

《張飛》人物形象及性格特點分析

在人們的心目之中,張飛一向與關羽齊名,號稱“關張”,也是體現“義”的理想的一個重要英雄人物。在他的身上較多地體現了我國封建時代勞動人民質樸爽直的性格特徵,融合了人民羣衆的藝術想象,因而歷來深爲廣大人民喜愛。

張飛生當漢末動亂時代,自桃園與劉備、關羽結義後,即緊隨劉備,東征西討,過上了戎馬生涯,成爲劉備的臂膀、蜀國著名戰將了。在《三國演義》中,描寫張飛的篇幅有限,但作者把握了人物的特徵,以極少筆墨卻寫活了這一個“猛張飛”。

張飛形貌奇偉“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性格粗獷、爽直,當他在榜文前見到慨然長嘆的劉備時,便厲聲詰問“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對一個素不相識的人敢詰問如此,足見其粗得可以,莽得可以。而隨後他又主動地介紹起自己和家庭的情況: “某姓張名飛,字翼德……”,當聽到劉備有報國安民的志向時,就毫不猶豫地立即表示要拿出自己的家財與劉備共舉大事: “吾頗有資財,當招募鄉勇,與公同舉大事。”真是一個粗獷豪爽的快人。

坦蕩、爽直、胸無宿物的個性特點,決定了他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都如此表現。對自己人如此,對同自己敵對的人也如此。有一次曹操密令劉備除掉呂布,劉備猶豫不決。次日,呂布前來向劉備祝賀領徐州牧,張飛扯劍上廳,要殺呂布,並當面說道: “曹操道你是無義之人,叫我哥哥殺你。”他既不理解曹操的陰謀、又不顧劉備當時的處境,就直截了當地講了出來,給當事者劉備帶來很大被動。又有一次,呂布令人從外地買來三百匹良馬,被張飛劫奪了一半,呂布聽說大怒,領兵來鬥張飛。當呂布責罵劉備“你便使張飛奪了我好馬一百五十匹,尚自抵賴”時,張飛則“挺槍出馬”說: “是我奪了你的好馬!你今待怎?”又說“我奪你馬你便惱,你奪我哥哥的徐州便不說了!”這一番話說得坦蕩豪爽,一針見血,無一句假話,也未找任何理由來掩飾或解釋。他不像劉備那樣怕事,也不像關羽那樣持重,只要他覺得於理不公的他就要說,就要鬥。他也不管來者是誰,他心裏怎麼想口裏就怎麼說,對諸葛亮亦是如此。請葛亮出山後第一次用兵博望,張飛與關羽都瞧不起這個年輕軍師,當孔明佈置戰鬥任務時,關羽首先發難: “我等皆出迎敵,未審軍師卻作何事?”孔明說: “我只坐守此城。”張飛即大笑說: “我們都去廝殺,你卻在家坐地,好自在!”孔明曰: “違令者斬!”對此張飛卻“冷笑而出。根本不把孔明放在眼中。但到戰役獲勝時,他又從內心真正佩服孔明,及至下馬拜服於孔明車前。始藐視而後敬服,這都是張飛的真實意思,他是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的,有什麼就直率地表現出來,真和直是他性格的特點。這既是他的優點,也是他的弱點。正是由於這種性格特點,使得他頭腦簡單,對一些複雜的人事關係認識不足,因而也產生了不少魯莽的行動。而“張飛”在民間成爲一種魯莽性格的象徵。如三顧茅廬時,張飛對劉備三番兩次去訪求孔明很不耐煩,且不相信真有此賢人,他說: “量此村夫,何足爲大賢!今番不需哥哥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縛將來!”等後來好不容易纔見到孔明,又因孔明高臥不起,張飛竟惱怒起來,要在草廬後放上一把火。張飛的這些魯莽言行,令人感到可愛而不可惡,頗具真實感,這便是世人所津津樂道的“莽張飛”的形象。張飛的莽和粗也曾給他帶來了不少麻煩以至於丟了性命。他因魯莽對待呂布,加上醉酒,丟掉了劉備千叮萬囑交給他保護的徐州,當聽說關羽死後,爲了講義氣、報兄仇,他強要部下披麻戴孝,以至不問青紅皁白,鞭打部下,釀成殺身之禍,魯莽斷送了他的性命。

張飛的莽還和他的勇緊密相連,他在三國沙場中是一員十分出色的猛將,畢生披甲操戈,出入於刀叢槍林,不知天地間有畏懼二字在。他的這種“猛張飛”的英雄性格在衆多的戰鬥中得到充分展示。

首先是具有驍勇善戰,猛而無畏,一往直前的英雄氣概,時人稱爲“萬人敵”。曹操佔荊州時,程昱勸他及早消滅劉備,說: “劉備有英名,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周瑜給孫權上表時也說到: “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爲人用者。”說明張飛確是一位“氣凌三軍”“勇於大敵”的“猛將”。

他一生追隨劉備,在羣雄角逐中,身經百戰,雖有所失敗,但從未悲觀失望過,也從未退縮過。他一上沙場便是“環眼圓睜”,或是大喝一聲“認得燕人張翼德麼?”要麼就“更不答話”,舉矛便刺,不管對方是何名將,總要與他較量個三百回合。

他在長阪橋一戰,當時劉備兵馬被曹軍打得七零八落,劉備一家妻死子散,正當這萬分危急時刻,張飛單槍匹馬立於要道長阪橋上,面對曹操數十萬大軍和衆多上將, “倒豎虎鬚,睜圓環眼”,“厲聲大叫: ‘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與吾決一死戰?’”“聲如巨雷,如是者三次,又挺槍大叫: ‘戰又不戰,退又不退!’”至於喊聲未絕,而將曹操身邊的夏侯霸驚得“肝膽俱裂,倒撞於馬下,操便回馬,諸軍衆將一齊望西奔走”。 “棄槍擲地者不計其數”。這段描寫,雖有所誇張,但完全符合張飛的性格。張飛勇猛無畏,在這樣萬分危急的情勢下,發出這樣驚人的虎威,向敵人挑戰,是他性格發展的必然。即使真戰,他也會與敵人拼個你死我活。這裏他要和曹軍決一死戰,決不是虛張聲勢,嚇一下曹操,而是作了拼搏的思想準備的。他這是藝高人膽大,有所依憑的,所以“據水斷橋”一舉,千百年來爲人熟知。

再看他與西涼名將馬超的爭鬥,他一出場即挺槍大呼: “認得燕人張翼德麼?”在與馬超大戰百合後,在陣中只是“略歇馬片時”,便又“不用頭盔,只裹包巾上馬”, “出陣前搦馬超廝殺”。又鬥百餘合, 至天晚,玄德勸說不住,張飛是“殺得性起”,大叫“誓死不回”!並且挑燈夜戰,立馬誓言“我捉你(馬超)不得,誓不上關”!馬超是西涼虎將,與張飛相遇,正是棋逢敵手,也越發顯出張飛的勇猛,他白天戰到黑夜,又點火夜戰,連劉備也擔心、勸阻,然而他全然不顧,這就將其“猛”刻畫殆盡了。

張飛勇猛,但不是匹夫之勇,也不是“拼命三郎”,張飛是一個英雄,他的性格中還有智的一面,他在長期的戎馬生活中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經驗,當與敵人計力時,也不時閃爍出智慧的火花。

當長阪坡劉備敗於曹操手下,面臨曹軍追擊之時,他只帶二十餘騎前去擋敵,他巧妙地利用長阪橋東的樹林,令部下砍下樹枝,曳於馬尾上,在樹林中往來馳騁,衝起塵土,以爲疑兵,自己則橫矛立馬於橋上,曹兵至時他又主動挑戰,使曹兵“疑有伏兵”不敢進兵,竟至退卻,演了一出較好的空城計。

張飛智慧突出的表現是他在後期鬥爭中的作爲。一是攻打巴郡,當時的敵手是蜀中名將巴郡太守嚴顏。儘管張飛連日挑戰罵陣,嚴顏只是不理,而是高壘深溝,據守城廓,不與張飛正面交鋒。張飛深知引不出敵人就無法攻城奪郡。在急中他生出智來,傳令軍士分散上山砍柴拾草,尋覓路徑,不去搦戰,揚言從小路越郡而過,引動敵人出城設伏,劫奪車輛;而他則伏兵於後隊,待嚴顏伏兵出動時,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結果使嚴顏中計。當張飛出現於嚴顏面前時,嚴顏出乎意外,舉止無措,十個回合不到便被張飛活擒,並乘勢取了巴郡。智取嚴顏,使張飛連連獲勝,有力地促進了劉備取蜀的進程。

一是智取瓦口隘。書中第七十回寫張飛與魏國名將張郃對陣。起初,張郃引本部兵馬來攻巴西,並不把當時據守巴西的張飛放在眼裏。初戰張郃即失利,於是便堅守三寨,不與張飛交戰,雙方相拒五十餘日。張飛在山前扎住大寨,每日飲酒,至大醉,坐于山前辱罵,以激張郃出戰,而張郃總堅守不動。於是張飛又生一計,以諸葛亮派魏延送來的美酒排列於帳下,令軍士大張旗鼓而飲。張郃在山上看到後感到張飛欺人太甚,就乘夜下山劫營,結果正中張飛的調虎離山之計。張郃不僅劫了個空營,而且連自己的幾個營寨也丟了。只好逃到了瓦口隘,又被張飛智取了瓦口隘。這幾個例子不難看出張飛是一個粗中有細、勇中有智的人。但是張飛的機智是具有張飛的風格的,首先是力與智的結合,無論是據水斷橋,還是智取嚴顏,或智激張郃,都是如此,這都與他的勇猛無畏的基本個性是一致的。其次是張飛的智都是激將出來的,而且都帶有一定的不周密性。總之,他的智是建立在勇和猛的基礎上的,說明了他的性格的一貫性和豐滿性。

張飛也是一個信守忠義的英雄,忠義的統一在他身上體現得很明顯。張飛的一生也可以說是從結義到殉義的一生。當他聽到關羽死後,旦夕號泣,淚溼襟衫。且每日望南切齒瞪目怒恨,放聲痛哭不已。甚至爲兄報仇雪恨之心比劉備更堅定,言決不“獨享富貴”,如劉備不去,他也要捨身與二兄報仇,即不能報時, “臣寧死不見陛下”。可見其義重如山。張飛重義也是十分講究原則的,即義中有忠。這種義中有忠具體地說即是非分明,這是張飛的英雄本色之一。如第二十八回他與失散多年的義見關羽在古城相會一事。因關羽爲曹操所留,所以當他聽說關羽來到, “隨即披掛持丈八矛上馬,引一千餘人,徑出北門。”關公望見張飛喜不自勝,拍馬來迎,張飛卻“圓睜環眼,倒豎虎鬚,吼聲如雷,揮矛向關公便搠。”並喝曰“你既無義,有何面目來與我相見!” “你背了兄長,降了曹操,封侯賜爵。今日又來賺我,我今與你拼個死活。”儘管孫乾與劉備的兩位夫人反覆替關公解釋,張飛只是不信。直到親眼目睹關公斬了前來追他的曹操大將蔡陽並詳細詢問許都來的小卒之後,方肯釋疑。由此可見,張飛於“義”是有原則的。

這種原則即是非分明,表現在自己身上就是知錯即改。張飛粗莽,但並非蠻橫,他拿得起放得下。如劉備讓他與孫乾到來陽縣查問龐統貪酒廢事問題一例。張飛到縣後,聽了縣吏彙報: “龐縣令自到任及今,將百餘日,縣中之事,並不理問,每日飲酒,自旦至夜,只在醉鄉。今日宿酒未醒,猶臥不起。”張飛大怒,欲擒之。後經孫乾勸說,便將龐統找來查問,怒問曰: “吾兄以汝爲人,令作縣宰,汝焉敢盡廢縣事!”龐統不服,隨即喚公吏,將百餘日所積公務,都取來剖斷。 “手中批判,口中發落,耳中聽詞,曲直分明,並無分毫差錯,民皆叩首拜伏。”不到半日,盡斷完畢。張飛大驚,知道自己錯怪了龐統,當即下席謝罪“先生大才,小子失敬。吾當於兄長處極力推薦。”回荊後又向劉備具說龐統之才,並親到來陽接龐統到荊州,讓劉備委以重任。如此一個勇猛的武將,卻能夠前倨後恭,知錯就改,明白是非,確是不容易的。

嫉惡如仇,也是張飛的性格特點,這一點與是非分明、堅持原則相聯繫,在張飛的身上表現十分突出。如張飛對董卓的痛恨,多次欲提刀殺之,並說“若不殺之,難消我氣。”對呂布,張飛也十分鄙視其反覆無義,見面即罵其爲“三姓家奴”(呂布曾先後投靠丁建陽、董卓、王允三人),多次要殺他。最突出的一例是他“怒鞭督郵”之舉。劉備爲安喜縣尉時,一貪賄害民的督郵至縣,索要賄賂,並指稱劉備害民,劉備唯唯喏喏,不敢得罪之,而張飛在縣衙前聽百姓訴說此事後,即滾鞍下馬,直奔後堂,走上廳去,揪出作威作福的督郵,縛於縣衙前馬樁上,並折下柳枝,着力鞭打,一連打折柳條數十枝,當劉備勸阻時,他說“此等害民賊,不打死等甚!”這種不問朝廷法度,不管是否命官,只要是害民之人即當剷除,人人得而誅之的嫉惡如仇的精神,充分地反映了張飛的正義感和是非觀。也展示了張飛善良正直的內心世界,這也是他深爲廣大人民喜愛的重要原因。

“安喜曾聞鞭督郵,黃巾掃盡佐炎劉。虎牢關上聲先震,長阪橋邊水逆流。義釋嚴顏安蜀境,智欺張郃定中州。伐吳未克身先死,秋草長遺閬地愁。”《三國演義》八十一回中的這首詩可說概括地總結了張飛這個三國英雄的一生,也突出地展示了張飛的英雄本質。正是這些英雄行徑和英雄本質才使他在民間廣爲流傳。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之所以能創造出張飛這個血肉豐滿、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來,與他綜合、提煉前人創作成果很有關係。張飛的形象在我國流傳較久,歷代的作家、藝術家、民間藝人都對這個人物付出了勞動,在這個人物身上傾注了心血,像《三國志平話》,元雜劇《單戰呂布》、《杏林莊》、《三出小沛》等都對羅貫中筆下的張飛產生了重要影響。

其次是作者從歷史真實出發,在歷史真實的基礎上加以藝術概括和典型化的手法。作者沒有像《三國志平話》那樣將張飛塑造成活躍於三國時代的中心人物,而是合理地調整他在作品中的地位,對張飛在歷史上的作用作正確評價,根據人物的典型性格,把他寫成一個忠勇猛烈的大將,一個讀者喜愛的粗獷英雄,從而使其更具生活的真實性。

此外作者在創造形象時還加強了人物與環境的聯繫,能按照人物性格和生活邏輯來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及成長過程。張飛從始至終不脫其莽和勇,也不失其義和直,但在戰鬥的經歷豐富後,在閱歷增長後,逐步地將智與勇結合起來,當然在他身上體現的智與諸葛亮的智是不一樣的。這樣他的性格就更豐富了。

細節描寫的真實,也是作者塑造張飛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作者捨去了民間文學中描寫張飛的誇張成分,而是十分注意合情合理的細節描寫,如長阪橋退敵,智取瓦口隘等處。透過這些真實的細節描寫,使人物更豐滿可信。

張飛是個歷史人物,但史書上寫之僅了了數語,經過《三國演義》作者一支生花妙筆的刻畫之後,卻變成了家喻戶曉的廣大人民羣衆喜愛的英雄。張飛的形象集中地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意願,反映了勞動人民心目中英雄的特點。《演義》中人物衆多,張飛所佔的篇幅可謂不多,但由於作者的精心安排和巧妙刻畫,張飛的形象塑造得極其成功,成爲我國古代小說畫廊中一個十分有代表性的人物。

本文連結:https://www.qkxsy.com/shenghuofw/kepu/0m13g8.html

Copyright © 2024. 全科學識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