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全科學識雲 > 職場範文 > 職場百科 > 依法辭職不承擔違約金
手機版

依法辭職不承擔違約金

來源:全科學識雲 閱讀:2.3W 次

違約金是指當事人在不履行勞動合同時依合同的約定向對方支付的一定數額的金錢。違約金區分爲懲罰性違約金和補償性違約金兩種。懲罰性違約金是指違約一方當事人向對方支付的違約金,不以經濟損失爲基礎,而是作爲對違約方的一種懲戒;補償性違約金實質是雙方當事人預先估算的因一方違約給對方造成的經濟損失的總額。我國勞動法勞動合同違約金的性質沒有明確的規定,從勞動法司法實踐看,有關部門實際是將勞動合同約定的違約金作爲懲罰性違約金加以運用。具體體現爲:①支援用人單位透過約定高額的違約金限制勞動者的合理流動請求。②當勞動者提前解除勞動合同在依約承擔了違約金後仍然承擔經濟賠償責任。

依法辭職不承擔違約金

值得探討的是依法履行預告手續而解除勞動合同(即依法辭職)的勞動者是否仍應承擔違約金這一違約責任?在司法實踐中,常常會遇到用人單位對依法行使辭職權的勞動者要求其承擔合同約定的違約金和賠償經濟損失的責任。其法律依據是:一爲《勞動法》第十七條的`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二是勞動部《關於〈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第三十一條規定:“本條規定了勞動者的辭職權,除此條規定的程序外,對勞動者行使辭職權不附加任何條件。但違反勞動合同約定者要依法承擔責任。”筆者認爲,依法辭職的勞動者只應承擔因辭職給用人單位造成的經濟損失,不再承擔違約金的責任。理由爲:

第一,依法辭職是法律賦予勞動者的權利。但勞動者在行使辭職權時,應以不損害他人或社會的公共利益爲前提。所以,如果因辭職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勞動者理應要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如果依法辭職的勞動者也要承擔違約金責任,一方面使得依法辭職與違法解除勞動合同這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行爲承擔了相同的法律後果,這顯然不符合法律追求的“公平”原則;另一方面會導致勞動者因無力承擔高額的違約金而使得法律賦予勞動者的辭職權形同虛設。

綜上所述,違約金作爲承擔違反勞動合同違約責任的方式,其性質只能是補償性的,且法律應對其最高值加以規定,勞動者依法辭職不應承擔違約金的違約責任。《工人日報》

本文連結:https://www.qkxsy.com/zhichangfw/baike/5q003.html

Copyright © 2024. 全科學識雲 All right reserved.

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內容由網友提供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